跳至主要內容

關於減少動態效果這件事

很久以前不知道從哪個時候,因為某些原因必須降級手機 (iPhone 8 換回到 iPhone 6s) 時把 iOS 的動態效果關掉,原因是因為覺得「動態效果」讓我覺得手機變的好緩慢。動態效果某種程度上爭取了系統載入的時間,減少使用者對於「等待」的感覺,只是這過程有一點點延遲就會加重「等待」的感受。

當然那個延遲的原因有很多種,系統管理記憶體 (壓縮或捨棄)、某應用程式佔用某些資源有較長的釋放時間、喚醒回復在背景睡眠的應用程式、電信訊號或 Wi-Fi 較差、電池壽命耗損到一個程度系統降頻運作、新版本的應用程式預期使用較高的處理器資源卻在較慢的處理器裝置上運作等。

勾選減少動態效果

後來換回 iPhone 8 時,還是持續使用這樣的設定。減少動態效果不只有 iOS,在 watchOS 上也這樣使用一段時間了,直到近期也把 macOS 勾選這個設定。Samsung Galaxy S8 也有「減少動畫」的選項。當然需要一段適應的時間,整體而言覺得還不錯,不會影響原本的工作。

iOS 減少動態效果
watchOS 減少動態效果
macOS 減少動態效果
Samsung Galaxy S8 減少動畫

但其實所謂的減少動態效果沒有完全關閉,就真的只是減少而已,大部分的轉場是用「淡入淡出」的方式來帶過。所以理論上如果在老舊的裝置,就算「減少動畫效果」上述的延遲原因還是要完成時,手機還是會有緩慢發熱的感覺。

或許是使用者體驗被寵大的問題吧,減少動態效果覺得有幾個好處,就是在心理上已經預期/理解會需要載入時間,對於等待的焦慮感好像比較能自我控制,相較於沒有動態效果的其他系統介面,不會有不適應的感覺。再來就是動態效果有時會讓人分心,當偶而出現延遲時會更明顯,某種程度提高對於視覺上流暢度的敏感度,而降低操作時的流暢感。就像正在做某件事時,被螢幕上方或側邊的「通知」打擾到而打斷原本的思緒,而大腦在每次的切換都需要所謂的回復時間。

結論

雖然減少動態效果會覺得少了什麼,對於老舊的裝置而言其實幫助不大,一個大腦錯覺的概念。花點時間習慣之後其實覺得心理上有種輕省的感覺,好像重新拿回對於使用者體驗的主導權,回歸體會瞭解每個動作操作的目的,而不是絢麗繚亂、虛偽無目標或無謂的動畫。減少動態效果感覺好像很偉大,不知道這樣講對不對,就是一種操作介面有別於旁人,那種不一樣,加上人們喜歡感官新鮮的事物,就像當初為什麼加入轉場動畫是一樣的道理,那種新鮮與獨特的感覺。而減少動態效果,也是相同的感覺。

 

 

 

分類:其他文章

搶先發佈留言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由 Compete Themes 設計的 Author 佈景主題